在这里,一旦讨论出初步结构的内容,将会被转移到“确定推进的行动计划”。

五一:关于瓦猫二期的想法

@Minnan kundela :

1.提议:建议使用”瓦猫之夏华语区“的称谓,因为我看海外华人都自称华人、华语,”华语“这个词更具有普适性、广泛性与凝聚力。

2.前期协作工具:先使用notion的本文档作为讨论工具,大家对于ws2的所有想法都可以言无不尽,也鼓励大家在看到其他伙伴们的想法后,有所触发的话去积极回应。

3.对于主题的构思:数字科技 x 人文艺术 x 社会行动

@林可Link :Coordination 可以作为背景

3.1 结合的必要性:科技与人文的许多从业者们在大量方面的价值观其实是相同的,以及彼此间是有广泛而坚实的对话和共识基础的,比如让世界更美好。但他们之前往往并不并肩前行,反而互相隔阂,甚至个别人之间会互相鄙视,我们可以尝试改变这样的现状,并引导他们之间产生合作,导向行动,介入社会议题,产出介入成果与效果。(同时,也是我心目的WS2目标)

3.2 链接的可行性:以美斯乐民族小学(以下简称美民小)为例

问题背景:该校位于美斯乐,处于金三角地带,在“金三角禁毒战争”过后,该地安居乐业,替代种植成果显著,产出上品茶叶咖啡可可,种植技术或经验销售各方面已成良好规模,但贫困、失学问题仍然严重,加上缅甸难民持续进入。美民小张校长正在筹建一栋校舍,因五年级学生即将升六年级,却没有可供授课的教室,并且老师在仓库里办公,张校想建一座教室+办公室的小楼,需募集45万泰铢建设费用,目前图纸设计、工程论证等已完成。学校还在周末应求学儿童所在村村长邀请,派遣老师到附近乡下的山村里上课,授课点借用的是乡村教堂。美民小所在村里的也40名孤儿,学校偶尔想办法救济,包括对缅甸难民免除学费在内的各种方式。我个人认为美民小不仅是一座学校,还是一个解决社会问题的站点。

结合方式:对于这样一片题材沃土,我期待通过邀请电影人的加入,产出一个短片班,招募10名左右的短期学员,用2周左右时间创作完结,并在最后2-3天的大会上放映短片班学员成果影展,让更多人看到当地的社会问题,同时开展一次公开募捐。募捐的机制以来源于web3.0(参考经济学)的2次方配捐的技术与技术哲学,对这一次募捐进行配捐,目标额度45万泰铢校舍建设费,完成后,可将校舍冠名为瓦猫校舍(张校主动邀请冠名)。

4.关于是否设置主会场